由于常規SBR工藝在一個池子中根據時間順序,依次按進水、曝氣、沉澱、排水排泥等工序間歇運行,間歇進水與排水給操作帶來麻煩,爲了處理連續流入的汙水,至少需要兩個池子交替進水。同時如果要求脫氮除磷就必須延長運行周期,增大池容。爲了克服常規SBR工藝存在的上述缺點,人們提出了許多SBR改進工藝,如連續進水的ICEAS、DAT-IAT、UNITANK、CASS、MSBR、IDEA、CAST等工藝。這些SBR的改進工藝都保留着常規SBR工藝的優點和序批處理周期運行的特點.所以均屬于SBR工藝的新工藝。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其中的CASS工藝。
CASS工藝與常規SBR工藝的不同是在SBR池前部設置了預反應區作爲生物選擇區,其後是主反應區,曝氣、沉澱、排水均在同一池子內周期性循環進行。生物選擇區與主反應區之間由隔牆隔開,汙水由生物選擇區通過隔牆進人主反應區,托動水層緩慢上升。預反應區有效容積約占CASS反應池總有效容積的15%~20%。
(1)CASS工藝流程與原理
CASS工藝一般流程見下圖。原水經預處理後連續進人CASS池的前段預反應區,與池中的汙泥充分混合,生物選擇區(預反應區)中基質濃度較高,菌膠團細菌的比增殖速率比絲狀菌的比增殖速率大,抑制了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有效地防止了汙泥膨脹。提高了出水永質和基質降解速率。然後混合液由生物選擇區通過隔牆下部進人主反應區並緩慢上升。CASS池運行周期一般爲4h,其中曝氣2h、沉澱1h、排水1h。在沉澱和排水期間,由于混合液從預反應區緩慢進人主反應區下部,水流呈層流狀,不會擾動池中各水層,從而保證了出水水質。在曝氣階段,CASS池內基質濃度隨着曝氣時間延長而降低,其生化反應的推動力大,能夠提高基質反應速率和有機物去除效率。CASS池采用可升降滗水器排水,其剩余汙泥由設置在池內底部的潛汙泵排出。CASS池常采用水下曝氣機曝氣。
(2)CASS工藝特征
該工藝具有常規SBR工藝的特點。它與常規活性汙泥法相比,由于不設一沉池、二沉池和汙泥回流設備,所以除具有工藝流程簡單,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都較省的特點外,CASS工藝與常規SBR工藝相比,大特點是增設了一個生物選擇區,同時連續進水(在沉澱、排水階段仍連續進水),所以運行管理簡單、可靠,能有效防止汙泥膨脹,出水水質良好。
相關现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