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水量、水質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生物膜法中的各種工藝,對流人水水質、水量的變動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這已爲多數運行的處理設備所證實。即使中間停止一段時間進水,對生物膜的淨化功能也不會帶來明顯的障礙,系統能夠很快地得到恢複。
(2)在低水溫條件下也能保持一定的淨化功能。由于生物膜生物相的多樣性,在低水溫條件下,生物膜仍能夠保持較爲良好的淨化功能。溫度變化對它的影響較小。
(3)易于固液分離。從生物膜上脫落下來的生物汙泥,所含動物成分較多,密度較大,易于固液分離,郎使大量增殖絲狀菌,也不會有汙泥膨脹之慮。
(4)能夠處理低濃度汙水。活性汙泥法處理系統,如進水BOD在50~60mg/L以下,絮凝體由于營養物質不足而惡化,處理水水質低下。但是生物膜法處理系統對有機物濃度低的汙水,也能夠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可使進水BOD爲20mg/L的汙水降至出水BOD爲6~10mg/L。
(5)_動力費用低。生物膜法中的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等工藝,都是節省能源的,其動力費用都較低,使去除單位質量BOD的耗電量較少。
(6)產生的汙泥量少。和活性汙泥相比,在生物膜中出現了比較大型的生物。生物膜中存在着大量的輪蟲類、吸管蟲類、寡毛蟲類、線蟲類等,它們都攝食細菌和原
生動物。另外,在生物膜中,因較多栖息着高層次營養水平的生物,食物鏈較長,故剩余汙泥量明顯減少。特別是在生物膜較厚時,底部厭氧層的厭氧菌能夠降解好氧過程合成的剩余汙泥,從而使總的剩余汙泥量大大減少。正是這些原因,使生物膜法產生的汙泥量比活性汙泥法少得多,因而可減少汙泥處理與處置的費用。產生的$泥量少是生物膜法各種工藝的共同特征,並已爲實踐所證實。一般來說,產生的汙泥量較活性汙泥法能夠少25%~30%。
(7)具有較好的硝化與脫氮功能。生物膜法的各項工藝具有良好的硝化功能,采取措施適當,還有進行脫氮的性能。
(8)易于運行管理,無汙泥膨脹問題。生物膜反應器具有較高的生物量,不需要汙泥回流,易于維護與管理。另外,在活性汙泥法中,因汙泥膨脹問題而導致的固液分離困難和處理效果降低一直困擾着操作管理者,而生物膜反應器由于微生物附着生長,即使絲狀菌大量生長,也不會導致汙泥膨脹,相反還可利用絲狀菌較強的分解氧化能力,提高處理效果。
相關现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