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氣氣浮(DAF1)是氣浮法的一種,它利用水在不同壓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對全部或部分待處理(或處理後)的水進行加壓並加氣,增加水的空氣溶解量,通人加過混凝劑的水中,在常壓情況下釋放,空氣析出形成小氣泡,黏附在雜質絮粒上,造成絮粒整體密度小于水而上升,從而使固液分離。
DAF—般設置在生物處理單元之前,物理處理單元之後,習慣上將其歸爲物理處理單元。若設爲兩級浮選,爲了方便節約,平面布置時常將一、二級浮選池並列。一、二級浮選池之間約有500mm左右的液位差,保證汙水從一級浮選池流動到二級浮選池,而取消提升泵達到節能效果。體現在豎向布置上,即在設計、施工時必須嚴格控制刮渣機拖架(板)、可調節堰和除渣槽頂的標高,這一點非常重要,是關鍵因素之一,否則會嚴重影響氣浮效果(泡沫層無法用機械方法撇除),這也正是必須采用可調節出水堰的原因所在。
DAF主要由空氣飽和設備(也稱壓力溶氣系統)、空氣釋放設備(也稱溶氣釋放系統)和氣浮池(也稱氣浮分離系統)等組成。目前,溶氣氣浮工藝的設計和佳操作的確定,需要依靠中試和經驗。
加壓溶氣法有兩種進氣方式,即泵前進氣和泵後進氣。泵前進氣是當空氣吸人量小于空氣在該溫度下水中的飽和度時,由水泵壓水管引出一支管返回吸水管,在支管上安裝水力噴射器,廢水經過水力噴射器時造成負壓,將空氣吸人與廢水混合後,經吸水管、水泵送入溶氣罐。這種方式省去了空壓機,氣水混合效果好,但水泵必須采用自引方式進水,而且要保持lm以上的水頭,其大吸氣量不能大于水泵吸水量的q#0%,否則,水泵工作不穩定,破壞了水泵應當具有的真空度,會產生氣蝕現象。泵後進氣是當空氣吸人量大于空氣在該溫度下水中的飽和度時,空氣通過空壓機在水泵的出水管壓入,但不宜大于水泵吸水量的25%。這種方法使水泵工作穩定,而且不必要求在正壓下工作,但需要由空氣壓縮機供給空氣。爲了保證良好的溶氣效果,溶氣罐的容積也比較大,一般需采用較複雜的填充式溶氣罐。
水栗-空壓機式溶氣方式q#一回流水;2—加壓泵;3—射流器;4一空壓機; 5—壓力表;6—減壓釋放設備;7—放氣閥
相關现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