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氧化還原電位:利用測定氧化還原電位的方法判定厭氧反應器內的多個氧化還原組分系統是否平衡狀態,雖然這種方法可靠性較差,但由于氧化還原電位測定簡單,和其他監測指標結合起來應用,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丙酸鹽和乙酸鹽濃度比:如果厭氧反應器有機負荷超過 [#]54
正常範圍,在其他運行參數發生變化之前,丙酸鹽和乙酸鹽濃度之比會立即升高。因此可以將丙酸鹽和乙酸鹽濃度之比作爲厭氧反應器超負荷引起運行異常的靈敏而可靠的警示指標。
(3)揮發性酸VFA:揮發性酸的異常升高是厭氧反應器中產甲烷菌代謝受到抑制的有效指標。
(4)苯乙酸:苯乙酸是降解芳香組氨基酸和木質素等大分子有機物產生的中間產物,當處理含有這類汙染物的汙水時,厭氧處理出水中苯乙酸含量是比揮發性酸更爲敏感的反映厭氧反應器運行狀態的指標。
(5)甲硫醇:甲硫醇氣味獨特,即使含量很低,人們也能憑嗅覺感覺出來。甲硫醇含量突然增加(氣味突然出現或加大)往往表明進水中氯代烴類有毒物質含量突然增加。
(6)—氧化碳CO: C0的產生與甲烷的產生密切相關,C0難溶于水,可以實現在線監測。氣相中C0的含量和液相中乙酸鹽的濃度有良好的相關性,C0的含量變化與重金屬和由有機毒性所引起的抑制作用也有關系。
4.厭氧生物反應器維持高效率的基本條件
(1)適宜的PH值:爲使厭氧順利進行,反應器中的pH值必須在6.5~ [#].2之間。
(2)充足的常規營養:反應器內氮的濃度必須在40?70mg/L範圍內才能滿足需要,而磷和硫化物維持較低的濃度即可滿足需要。甲烷菌對硫化物和磷有專性需要,必須在反應器內保證其含量,有時需要向進水中投加磷肥和硫酸鹽。
(3)必要的微量專性營養元素:對甲烷菌有激活作用的專性營養元素有鐵、钴、镍、鋅、錳、钼、銅甚至硒、硼等很多種,缺少其中一種就可能嚴重影響整個生物處理過程。
(4)合適的溫度:厭氧反應一般在30~37t:的中溫條件下運行。
(5)對毒性適應能力:必須完成厭氧微生物對有毒物質適應性的驯化。
(6)充足的代謝時間:要同時保證厭氧生物處理的水力停留時間HRT和固體停留時間SRT。
(7)適量的碳源:來自進水中的有機物要滿足異養型甲烷菌用于生物合成所需要的碳源,同時反應器內的溶解性C02要滿足自養型甲烷菌所需要的碳源。
(8)汙染物向微生物的傳質良好:厭氧生物反應器內的顆粒汙泥在流化狀態下傳質能力較好,但生物量過多積累或使用厭氧生物膜法時生物膜過厚都可能產生傳質問題,要定期排出剩余生物汙泥或提高回流比減少部分傳質阻力。
相關现有產品